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容

那些年的文具

cnnbsa发表于 2020-05-22 10:33:02 阅读次数:0
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一篇文章很快写好了,而且修改起来方便快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真是写文章的好助手。这让我想起来那些年上学过程中用过的文具。

  7岁那年,我开始上学。第一次使用的文具是母亲花两毛钱到供销社买的一块小石板,面积大约是30×20平方厘米。褐青色的石面,光光的,滑滑的,四周镶一寸宽木框。样子像小黑板,它既相当于现在的田字格本、拼音本,又相当于图画本、算术本,随写随擦,反复使用,非常方便。而书写的石笔是一种比篆刻用的石料还要软得多的白色滑石,在村子不远的山上可以寻到。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几个同学约我到村外的山上找石笔,我们一起到村外石坡上找石笔,找着找着就忘了回家,连午饭都耽误了,一直到怒气冲冲的父亲出现在面前,我们才停住手,父亲望着满脸是汗、双手发白、气喘吁吁的我,心中怒气立刻化成了长长的叹息:“一定要给娃子买支笔,买个本子。”
 

  上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落实了他的诺言,给我买了支铅笔,而本子则是用废旧的传单纸装订成的,父亲让我在传单正面空白处和反面练习写字、算术,而且还千叮咛万嘱咐,字要写小点、紧凑点,不能乱撕。写了铅笔字,以后还可在上面练习毛笔字。那时的纸张,非常珍贵,供销社只卖一开的大白纸,买回家裁成8 开或16 开,装订起来当练习本用,就这一开的大白纸,供销社也经常缺货。高年级学生用的练习本,大多是翻山越岭到几十里外的昔阳县购买的,不珍惜纸张,能行吗?有一次,学校要统一作文本,父亲给我一毛钱买本子,当时村子里的供销社有两种,一种质量稍好,价格一毛;另一种质量略差,价格九分。我因贪图一分钱,买了价格便宜的本子,剩下的一分钱吃了糖果。后来语文张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说,九分的本子不适用,他拿出五分钱,让我到村子里供销社换一毛钱的本子,可售货员不愿意给我换,害得我回家挨了父母一顿训斥。

  上了初中,我有了自己心爱的钢笔,其实是父亲用过的破笔,那也十分高兴。每次我写完作业,把钢笔插在外衣左上口袋里,有点炫耀的意味,可乐极生悲,一天我写作业时竟然找不到钢笔了,翻遍了书包和所有的口袋也没有,心里害怕,可又不敢告诉父母,只好用铅笔代替。不久我的钢笔被一个同学在操场的某个角落捡到了,他交给了我的班主任。我认领回来后,再也不敢轻易带在身上了。每次用完后,插在书本里,小心翼翼放好。这支钢笔一直陪伴我初中毕业。

  现在,学生上学再不用为没有文具而发愁。可我还是十分怀念那些年陪伴我度过光阴的那些文具,因为它们让我走出了愚昧,走向了成熟。

  尧天(平定)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