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容

义乌制笔协会20年 · 先行者 | 宗宅:小笔芯带来大生意

cnnbsa发表于 2020-12-01 11:12:47 阅读次数:0
自上世纪80年代义乌手工制笔作坊开始,每一代义乌文具人通过拼搏奋斗,推动义乌文具行业的蓬勃发展。

福田街道宗宅村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以北,该村不到1700人中近九成都姓宗。据史料考证,宗宅村是南宋初抗金名臣宗泽的第二个孙子嗣尹家族的栖息之地,是宗泽的嫡系后裔村。

 

秉承宗氏家族“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家规家训,宗宅村不少村民在少年时便挑着货郎担开始到全国各地走街串巷地去“鸡毛换糖”。改革开放后,他们又顺应时代在廿三里小商品市场摆摊经商。跟所有“勤劳勇敢、刚正有为”的义乌商人一样,宗宅村的这批初生代“经商人”也经历了摆摊、办厂、转型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商海生涯,不同的是,宗宅人执着地把小小的笔芯做成了大产业。

今年80岁的宗桂浩是宗宅村最早一批“鸡毛换糖”人之一,回忆幼年及少年时期,宗桂浩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字——“穷”。“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家里三兄妹上三年学休三年学,中途轮流去山里砍柴、挑柴、卖柴,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以及供一个孩子读书。宗桂浩说,幸亏自己是宗泽的后裔,宗氏一族的家传文化让自己有幸读了书,识了字,这让他在成年后抓住了机遇,经商赚到了钱。

 

由于家境贫穷,宗桂浩18岁就跟着村里的族人出去“鸡毛换糖”。自从出去鸡毛换糖开始,他有23年都没在家里过春节,因为那个年代过年才杀鸡,每年的春节前后是鸡毛最多的时候。直到1979年,宗桂浩开始去廿三里老街上自发形成的初代小商品市场摆摊,一家人才过上了第一个团圆年。

 

在廿三里摆了一段时间摊位之后,宗桂浩发现,新上市的圆珠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品往往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有着多年“鸡毛换糖”经商经验的宗桂浩敏锐的察觉到这个生意能做。于是,他辗转杭州、宁波、桐庐等地购买笔套、笔芯、笔帽、铜笔头等圆珠笔配件,全家人一起动手组装成成品,再运到义乌县城去卖,慢慢就在义乌城里的小商品市场站稳了脚跟。几户做的早的在1985年前后开始在村里自家的房子里办起了圆珠笔芯加工厂,你生产笔套,我生产笔芯,他生产笔帽……随着产业配套快速形成了产值过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宗宅村成了义乌远近闻名的制笔专业村。到2000年前后涌现了一批像的义乌市福田制笔厂、义乌市可宁制笔厂、义乌市华达制笔厂、义乌市宗康文具厂、义乌市宗泽制笔厂、义乌市自力制笔厂等义乌最早的文具明星企业,他们依靠着宗宅村的制笔产业链撑起了整个义乌市场的制笔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笔芯产业基地,全国闻名,随后又走过了近十年的辉煌时代。

宗金平1997年开始连续两届任宗宅村村委会主任,在这之前,他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从在义乌城里摆摊卖笔到开办工厂。1991年,城里的小工厂逐渐满足不了宗金平的销售需求,他回到村里租下了当时闲置的宗宅小学旧址开办了宗宅村最大的制笔厂——义乌市可宁制笔厂。

 

1997年,宗金平刚竞选上村主任,就面临一个大难题。由于当时供电系统还不完善,有着近百家制笔厂的宗宅村经常电量告急,每个企业都不得不自备发电机,一到电压不稳或者供电不足的时候,上百台发电机齐开动,给周边村造成了极大的噪音污染。并且,当时村里不少制笔厂规模比较小,有的只有20多平方米,两三台机器,一家人齐上阵;有的四五十平方米,七八台机器,雇三五个工人;甚至有人自己单干,一台机器一个人,选一样配件做。这些达不到规模生产的家庭小作坊基本都存在违建乱象,给村里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脏乱差”的状况触目惊心,这让市领导十分头疼。

 

考虑到宗宅村的经济效益,市领导让宗金平到村里做工作,动员村里几个大的制笔厂带头,全部搬迁到新规划的佛堂工业园,扩大规模做强做大,可有着超强凝聚力的宗宅人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这个提议没人响应。可是,不搬迁,村里的环境只会更加恶化,怎么办?宗金平想了又想,边上的荷叶塘马上也要规划工业园区,可以让一些大的制笔厂搬到那里去,他们实力强,可以乘此机会扩大规模,把生意做得更大。至于小作坊,可以借着旧村改造的政策,集中调整,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他们不伤筋动骨大搬迁,保障工厂的良性发展。

 

宗金平的这个想法既解决了宗宅村的环境治理问题,又让制笔专业村的特色有效保持并发展升级,很快得到了市领导的认可。就这样宗宅村成为了义乌市最早施行旧村改造的村庄,并迎来了制笔业蓬勃发展的十年。

2006年开始,圆珠笔逐渐被书写起来更加顺滑的中性笔所替代,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制笔专业村渐渐开始没落,除了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制笔厂完成了转型升级,也有部分在制笔业收获颇丰的宗宅人开始转做其他行业。

 

大部分小工厂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曾经辉煌的宗宅制笔专业村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第一代“鸡毛换糖人”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他们拼尽一生给子女留下了沉甸甸的硕果。
大浪淘沙,留下的必定是金玉,子承父业的创二代们继往开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通过不断的升级,宗宅村走出了义乌市乐炫文具有限公司、浙江科标制笔有限公司、义乌市稠城宗帆制笔厂、义乌市泓信制笔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具行业佼佼者,共同推动义乌文具产业的不断发展。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