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具科普知识栏   内容

(文房四宝的江湖)文具科普环保小知识129

文具协会发表于 2015-10-30 13:19:04 阅读次数:0
 10月22日上午,为期四天,由济南市供销社、山东省鲁砚协会、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主办,济南市英雄山文化市场等部门承办的中国(山东)首届文房四宝博览会正式开幕。在4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笔、墨、纸、砚等传统文具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和藏家,7000多万元的现场交易额也体现了这一活动的热闹。

  而在这次博览会上,记者也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许多与笔墨纸砚有关的事情,同时对于传统的文房四宝四大行业的现状,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B1-B2版撰文/记者李解 摄影/记者王晓峰

  湖笔没落,赣笔崛起

  说起传统的文房四宝,人们都会想到安徽的宣纸和徽墨、四大名砚和湖州毛笔,曾是文房四宝中最知名的产品。

  然而在山东首届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记者逛遍了整个博览会的会场,却鲜有湖州毛笔的踪迹,整个会场上几乎都以赣笔(江西文港毛笔)为主。“这些年湖笔已经开始没落了。”一位要求不具名的省内书画家这样对记者表示:“至于湖笔没落的原因也很多,至少在市场化运作来看,江西文港毛笔占据了上风。”

  不仅如此,善琏湖笔协会会长李金才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目前浙江湖州善琏每年生产的1000万支湖笔,占据的市场大概是20%,而且最为致命的是,目前善琏镇上的六七百名笔工里,40岁以下的人不会超过10个,而最后一批进厂的工人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10月23日上午,在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的博览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博览会现场上产自江西南昌进贤县文港镇的“赣笔”几乎一举统治了本次博览会的毛笔展位,各种材质的毛笔琳琅满目的挂满了摊位。

  “我们这一次是组团前来的,带来的毛笔也很多,中高端都有。”23日下午,在博览会现场,希忠笔庄的负责人晁希忠谈起如今的赣笔发展,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骄傲:“这些年我们文港毛笔已经开始抱团参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链条,每次遇到重大的展会,我们都会一起出来,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在协会带领下,已经逐渐的抢占了湖笔的市场,现在全国人懂毛笔用毛笔的,都知道我们文港毛笔。”晁希忠所说的协会,指的是江西南昌文港文房四宝协会。据了解,近年来文港当地政府和该协会致力于资源整合,同时打造品牌,对于毛笔生产企业进行各种扶持。

  种种措施,使得文港毛笔逐渐在全国的笔业界打出了极大名气,据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文港毛笔产量达到6.6亿支,产值13.2亿元,金属笔产量9.5亿支,产值27.5亿元。文港人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100多个,占有金属笔30%、毛笔75%的市场。

  鲁砚红丝、徐公成品牌

  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被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砚,但是近年来随着鲁砚的强势崛起,山东的多个砚种已经有了与四大名砚掰手腕的能力,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潍坊青州的红丝砚。

  事实上,红丝砚并非是近年来新晋的砚种名品,早在唐宋时期,诸多书法名家都曾对其赞不绝口,唐代的柳公权曾在《砚论》中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唐询则在《砚录》中直接把红丝砚排在第一位:“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甚至连苏东坡也称:“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在发墨上,红丝砚比端砚要强)”。

  据了解,在本届博览会上,作为主场作战的鲁砚也在鲁砚协会的组织下抱团出击,十余种鲁砚纷纷亮相,而其中数量最多的则是青州红丝砚,记者在博览会现场注意到,几乎每一家鲁砚协会参展的展位前,都有红丝砚的身影,有的精致,有的古拙,那一抹艳丽鲜亮的红色吸引了诸多的顾客。

  山东省鲁砚协会的执行会长傅聿胜表示,作为一个大的品牌,鲁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有了自己的名气:“随着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在尝试恢复鲁砚,尤其是红丝砚、徐公砚曾经的辉煌,争取早日让它们能够恢复自己的地位。”

  据傅聿胜介绍,在唐宋之前,红丝砚、徐公砚、淄砚、金星砚、紫金砚、砣矶砚等产自山东的砚台曾经深得古人的喜爱,但是在南宋之后,随着金人的南下使得汉人不得不南下,因此文化重心也出现了偏移:“不管是金人还是后来的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对于汉文化的融合和了解并不多,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汉人,那么随着南宋汉人的南下,山东的名砚也出现了一个断层,所以使得很多鲁砚的品种都逐渐的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下,这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而鲁砚协会的副会长张国庆则表示,随着近年来业内人士对于砚文化的抢救越来越多的鲁砚也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我们鲁砚协会在两年前成立时,就是希望能够整合资源,重新恢复鲁砚的名气。最近我们也在逐渐的制定一系列的鲁砚标准,首批划定了13种鲁砚的石材标准和产地,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推动鲁砚的发展。”

  与传统的四大名砚不同,鲁砚实际上是产自山东的砚材的合称,“据我们通过史料搜集发现,山东所产的砚树有二十多种,目前能够确定而且还能找到材料生产的至少有20个种类,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寻找一些失落的砚材,同时做大做强我们的砚台。”

  宣纸渐成收藏品

  作为文房四宝中最为重要的载体,宣纸在本届博览会上可谓是最受大众关注的产品。

  有趣的是,作为书写中最常见的消耗品,而今的宣纸不但在承载着书写的作用,同时也成了一种藏品。

  据了解,近年来收藏圈子里逐渐的出现了一批宣纸藏家,不少老宣纸的价格动辄以千元万元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而在拍卖会上,许多产自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宣纸更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的价格成交。两年前的上海某拍卖会春拍上,一件1984年“红星”龟纹净皮宣纸(10刀,1刀为100张)拍品最终拍出了20.7万元的价格,而在2012年的某场拍卖会上,一件1950年代产的宣纸的价格更是拍到了30万以上。即使是在宣纸的产地安徽泾县,上世纪80年代的“红星”老宣纸在市场上早已开始按张出售,即使如此,也依然一纸难求。

  “其实古人就有收藏宣纸的习惯。”中国宣纸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世新告诉记者说,古代知名的文人墨客如欧阳询、颜真卿、张旭、李煜等人都有收藏宣纸的习惯,而宋代诗人也曾留下了“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即宣纸),江东纸白如春云”的名句。

 

  不过与其他的文玩收藏相比,最初宣纸收藏的一大特色是“寓藏于用”,吴世新曾经在上世纪末前往北京,拜访过不少知名的书画名家,结果发现:“很多老画家的家里,收藏的最多的不是古玩字画,而是宣纸,一旦有了好纸他们就会买,买了之后用来创作,所以宣纸收藏最初的时候是用来使用的,这也造成了老的宣纸越来越少,到了最近这些年,宣纸的收藏才逐渐从书画家的小众收藏走向了大众。”

  而对于宣纸收藏,吴世新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一些品质好的宣纸当然有收藏的意义,因为你使用之后就没了,但是有些普通的宣纸,你收藏多少,厂家还能生产多少,那就没必要(收藏)了。这一次我们来参展的商家里,也有一部分适合收藏的宣纸。毕竟咱们山东是书画收藏的大省嘛!”
netease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