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容

聚焦 | 第二季度集装箱运输供应或成最大的风险! 全球海运“保供”如何降风险?

cnnbsa发表于 2021-04-08 16:13:16 阅读次数:0
随着第二季度的开始,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没有丝毫下降的迹象。相反,在财政刺激措施和库存下降导致需要更多补货的情况下,货运需求正在增强。第二季度集装箱运输最大的风险不是货物需求,而是运输供应。

 

搁浅的“长赐号”货船日前成功脱困后,埃及苏伊士运河这一全球贸易要道终于恢复畅通。然而,大约一周断航造成的全球海运积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消化。

 

一船搁浅,缘何导致全球供应链“血栓”?背后存在哪些深层原因?如何规避和缓解风险?运河堵塞事件引发各界反思。

 
美国港口拥堵加剧
 
 
 

 

FrieghtWaves的SONAR平台数据显示,从预定出发日期开始,上周五中美预订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所有国家对美国的入境货物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指数还跟踪未来7天的预订情况,显示本周将出现新的历史高点。

 

该数据跟踪的货物要到4月下旬或5月初才能到达美国港口。尽管港口现在压力很大,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长滩港口约占美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在这几个月中,该港口一直处于拥堵中。目前港口的船舶拥堵仍然持续加剧,等待卸载集装箱的时间延长至8天。

 

根据洛杉矶港口signal平台5日最新数据,本周货量比上周上升20.39%,下周预计比本周还要增加15.24%,最近两周货量不降反升,缓解仍不容乐观!

 

根据洛杉矶港的数据,这些船只运送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热门进口商品,其中包括家具、汽车配件、衣服、电子产品和塑料。由于港口拥堵,这些材料的供应在美国可能会严重短缺。

 
运河事件影响即将来临
 
 
 

 

苏伊士运河事故正给已经紧张的全球体系带来更大压力。欧洲港口太多的船同时到达,造成拥挤。船舶在港口停留的时间可能会减少,以试图恢复时间表。这会导致出口货物和集装箱被甩在后面。

 

业内人士推测,航运公司可能会在其他航线上取消航行,以便将更多的船舶转向亚欧航线,抵消事故的影响。航运公司可能会开始取消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航线,转而选择利润更丰厚的远东航线。

 

苏伊士运河事故还将导致船舶运力和集装箱整体下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运河的中断和欧洲港口的拥堵将限制运回亚洲的空集装箱的数量。反过来,这将减少可用于装满中国出口商品的跨太平洋航线的空集装箱的数量。

 

对于托运人而言,进一步加剧的挑战是,马士基和赫伯罗特都暂时停止了部分地区短期订舱。截至上周五,马士基从亚洲到北欧和北美的短期预订一直处于暂停状态,直到另行通知。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消费需求上升,库存非常低,一些订舱暂停,航程延误,船舶运力和集装箱因苏伊士运河的影响而受到抑制,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供应链的压力。

 
 
 
四大要道存隐患
 
 
 

 

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使货船可免绕行好望角,节约近9000公里的海上行程。不过这一运河航道相对较窄,给巨型货轮通行带来挑战。近年来,苏伊士运河发生过多次船只堵塞航道的情况。2004年,运河曾因油轮搁浅中断通行三天。

 

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三条海运咽喉要道同样存在薄弱环节。中东形势不稳经常给多数海湾产油国出口原油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蒙上阴影,威胁油轮正常通行,影响全球原油供应预期。

 

覆盖全球贸易量40%的马六甲海峡最窄处仅2.8公里,每年都会发生船只碰撞事故。此外,海盗活动也干扰船只正常通行。

 

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易受极端天气影响,2016年中美洲地区罕见干旱气候就曾迫使运河限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货物贸易的80%通过海运实现,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海运依赖度甚至更高。这些地理位置关键、薄弱环节明显的咽喉要道一旦出现状况,很可能再次出现类似此次货船搁浅导致航道堵塞的“卡脖子”事件。

 
变量共振敲警钟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苏伊士运河航道堵塞造成如此广泛冲击,深层原因是全球供应链各类危机交织,通过海运薄弱环节集中爆发,凸显全球供应链弱点和海运痛点。

 

首先,全球供应链接连出现产品紧缺。以汽车芯片为例,新冠疫情期间芯片生产商主动降低产量,但后期汽车芯片需求超预期反弹,造成供需失衡。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2月遭遇极端天气,当地80%的化工生产线告急,令全球石化供应链陷入紧张。

 

其次,全球供应链运输瓶颈不断显现。在美国,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购物需求猛增。2020年7月起,美国主要港口长滩港和洛杉矶港的月进出口货物总量不断刷新建港100多年来的纪录,并且因进口大涨、出口大降而造成大量空集装箱积压港口;其他海运市场则“一箱难求”,运费一涨再涨。

 

最后,海运规模化发展也导致不少隐患。船舶越大,运输效率越高,一些货船已能够一次运载2万个标准集装箱。但这种巨型货船在通过狭窄的海运咽喉要道时,难度也会成倍增加。

 
物流多元呼声起
 
 
 

 

如何确保物流运输顺畅、降低供应链风险?苏伊士运河堵塞引发各界讨论,物流多元化探索受到关注。

 

以北极航道为代表的新兴海运线路吸引力有所增加。2020年,途经北极航道货物共有约3300万吨。据估算,相比途经苏伊士运河,北极航道可使亚欧海运贸易路程缩短40%,大大节省成本。尽管有专家质疑天气因素可能影响通行,但作为海运备选方案,北极航道正受到全球物流企业重视。

 

加强现有海运体系的韧性越发受到重视。贸发会议《2020年海运评述》报告认为,应搭建全球层面的应急协调机制,提升航运风险管理能力和针对连锁冲击的应急准备。

 

在海运价格暴涨背景下,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线路更显魅力。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疫情期间,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但海运屡屡延期且价格不断上涨,促使不少出口商转向安全、稳定、畅通的中欧班列。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是2016年开行量的7.3倍。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搜航网、新华网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