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容

竹山农民生产环保铅笔远销义乌

文具协会发表于 2011-10-11 09:33:32 阅读次数:0

李文兵者展示新开发的铅笔

工人正在安装笔擦

  国庆长假对于李文兵来说,一刻也不敢停歇,因为他要赶在10月10日前,将别人早已订下的100万支铅笔生产出来。

  从打工仔到环保铅笔厂长,从身无分文到身家百万;从铅笔业门外汉成为“铅笔大王”。他生产出的铅笔卖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再从义乌出口到海外,他就是竹山县上庸镇农民,仅有初中文化的李文兵。

  借来200元外出打工

  今年43岁的李文兵,出生在竹山田家坝镇(今上庸镇)。读初中时,父亲去世,此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李文兵放弃上高中的机会。种地、给别人当小工,不少能挣钱的路子,李文兵都试过,可一年到头挣的钱入不敷出。

  1992年,23岁的李文兵借了200元钱,背上行囊独自踏上去广东的火车。初到广东,他跟着一位河南的包工头做泥瓦工,每天15元。

  “广东的夏天,建筑工地的温度达到40度,特别是中午,阳光分外毒辣,工地上的脚手架等一些建筑工具都被太阳晒得滚烫。别人休息时,李文兵却要将砖和水泥背到施工地点。”回想起打工的日子,李文兵说,打工头两年,累死累活才攒了6000多元。天性不服输的李文兵于是开始留意各种赚钱的门路。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的秋天,一位建筑老板告诉李文兵,有个粉刷墙面的工程,可以给他做。听到这一消息,李文兵非常高兴。于是,他回到竹山,带了80多个乡亲组建了田家坝施工队。

  施工队组建之初,困难重重。李文兵既要考虑工程和大家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还要与大家一起劳动。晚上,他还要学习相关技术,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李文兵和大家一起睡地铺、啃馒头,同甘共苦。

  由于李文兵管理有方,这一年李文兵带领的施工队人均收入比上年多了1倍。由于工程做得好,李文兵个人也得到了老板赏识,这一年,他挣了5万多。

  之后,李文兵先后带领施工队走南闯北,承接了多项工程,砌墙、粉刷、装修,样样都干。至2007年,李文兵已经有数十万的积蓄。艰难筹建环保铅笔厂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文兵了解到,由于生产木制铅笔的原材料椴木资源日渐匮乏,国内许多铅笔厂处于停产状态,市场上铅笔供不应求。于是,李文兵先后到河南郑州等地考察。结果发现,新科技生产新型节能环保纸质铅笔,用废旧报纸做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回到竹山,李文兵于是有了在上庸镇建一个环保铅笔加工厂的想法。

  李文兵要建铅笔厂的消息一时成了上庸镇的大新闻。甚至有人还在背后讥讽:“李文兵要是能造出环保铅笔,我把堵河水喝干!”

  对于旁人的讥讽,李文兵并没放在心上。

  李文兵通过咨询了解到,生产新型环保铅笔最重要的是卷笔杆,必须需要在卷笔过程中添加一种胶。为了尽快弄清这个问题,李文一边派人到河南以每天千元的高薪聘请师傅,自己一边在家研究。为了解决胶水配比难题,李文兵先后用各种标号、性能的胶水试验了数百次。

  2009年初,在一次试验中,李文兵和同事无意中在胶水里添加了一种物质后,竟然破解了胶水选取和配比难题。

  “那时候,光做实验扔掉的铅笔就有20多万支。”提起研发过程,李文兵十分感慨。

  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掌握了核心技术,李文兵说干就干。没有厂房,他就把自己住的房子和一楼地下室作为生产车间;缺少资金,他找人合伙;集镇上男劳力工资相对较高,为节约成本,每次下货他自己当搬运工。

  注册30万资金,办营业执照,注册商标,购买机械设备……2010年10月份,李文兵的文状元铅笔厂正式挂牌。

  铅笔远销义乌市场

  任何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李文兵认识到,自己生产出的环保铅笔要想得到市场认可,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

  经过质监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考评,李文兵的环保铅笔认证报告书很快下来了。结果显示,文状元环保铅笔主要以再生纸、旧报纸为主要原料,一张对开报纸可生产5支铅笔。每公斤报纸可生产环保铅笔约300支。

  此外,据测算,平均每吨废旧报纸生产环保铅笔,可节约纸张在再生处理中二次消耗掉的100立方米水、600千瓦时电、1.2吨煤和500公斤化工原料,每吨旧报可抵5立方米椴木。

  上庸镇农民生产出环保铅笔的消息,经过当地媒体、网络宣传,很快传开。

  2011年10月底,一个重要的人物来到李文兵的铅笔厂。这个人名叫方田,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每年从他手上出口的铅笔就达上亿支。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国小商品城”,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日客流量30多万人次,年成交额500亿左右,其中外贸出口占六成以上。能在这里搭建销售平台,是许多小商品企业的梦想。

  在亲自考察李文兵的铅笔厂,验证了环保铅笔确实有不偏芯、易卷削、防火防水的特点后,方田当即拿出10万元订金放在李文兵的面前。临走时,方田说:“只有你生产不出来的铅笔,没有我卖不掉的铅笔,放心大胆地搞,我在义乌给你设个专柜。”这句话让李文兵激动得好几晚睡不着觉。

  10万支、20万支、30万支……有了固定销路,李文兵和工人们昼夜加班,一个月后,首批30万支铅笔发到义乌,再从义乌出口到日本。

  今年4月份,第二批270万支铅笔再次运往义乌,又从义乌出口到中东、东南亚等地。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李文兵并没有沾沾自喜。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李文兵租赁场地近2000平方米,将铅笔厂搬到了上庸镇庸城大道,投资100多万,购置了铅笔加工设备71台套,聘请200多工人,铅笔厂越来越红火。

  如今,身家百万的李文兵成了当地创业者中的传奇人物,以前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对他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甚至还在铅笔厂当了工人。

  让家乡成为“铅笔之乡”

  技术障碍、资金匮乏、厂房租赁、资质确认、产品销售、企业管理……要克服这些难题,李文兵付出的努力,经历的挫折比别人多得多。

  发首批货的经历让李文兵至今印象深刻,这次发货差点让他丢掉了义乌市场的销售平台。

  第一次发货前,义乌的铅笔批发商再三嘱咐李文兵,一位日本的老板等着要货,货物必须在3天内到。由于没有送货车,李文兵选择快递公司发货。快递公司原本承诺3天可以到货,可到了第三天晚上10点,义乌的批发商接连打电话过来,非常生气地询问货为什么还没有到。李文兵再三解释后,批发商答应再等两天。

  第四天一早,李文兵经过询问,快递公司说货已经在路上了。李文兵顺着快递公司送货的路线一路赶到义乌。

  第五天,等李文兵到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货还是没有到。批发商很恼火,日本客商也非常生气,认为李文兵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当即要撤销合同,返回日本。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时,第七天,货终于到达义乌。为了打破僵局,李文兵主动降低售价,将0.15元每支的铅笔价格降到0.10元,还主动赔偿批发商千元违约金。

  虽然第一次发货亏了1万多,但李文兵的真诚打动了批发商和日本客商,最终,三方握手言和。

  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也一度让李文兵非常头疼。因为铅笔厂招聘的工人大都是附近的留守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能按照要求和流程规范操作,大量材料被浪费不说,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如何让乡亲遵守公司制度,又不伤害邻里感情?

  这两件事对让李文兵看清楚了“文状元”铅笔厂的软肋:生产量跟不上,运输链无保障,管理欠科学。

  不久前,中央七套报道了一个订单农业企业,让李文兵茅塞顿开。下一步,李文兵打算仿照订单农业的运作方式,与农户签订铅笔回收合同,同时实现“五个一”:制定一个严密的操作规范,培训一大批技术工人,购买一大批设备分发到户,带富一批乡亲,将全镇户户变成铅笔作坊,让上庸成为一个闻名省内外的“铅笔之乡”。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