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容

中国一铅“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成功 年销售突破200亿

文具协会发表于 2012-08-10 09:14:54 阅读次数:0
中国制笔行业率先突破百亿大关的企业是原来的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现改名为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从02年销售10.26亿元,利润2149万元,发展2011年销售突破211亿元,利润9.11亿元。十年平均销售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9.95%和51.64%。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不仅在全国的上市公司中成为20年来百家牛股之一,得到广大股东和投资者的赞誉,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去年9月和今年6月二次亲临公司指导,将中铅的经验精确概括为“二头在沪、中间在外”,并深情地称“老凤祥是上海的宝贝”。解放日报和电视媒体也在头版头条和重要时间段作了介绍。中铅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我结合自己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中铅公司的成功。
一、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干的实一点,方能使企业跑的快一点。
我们从事的产业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投资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综合利润低的制笔行业。社会关注度低、行业影响力小,投入产出矛盾大、企业生存压力重是中国制笔行业的特点。从事这个行业,并能在这个行业干出名堂,不愧对企业、不愧对员工、不愧对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能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干的实一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公司就痛下决心,起步实施铅笔产业三大战略转移。公司利用区域优势和生产特点把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铅笔生产从上海本地的高商务成本区域迅速转移出去,以换取新的发展空间。第一步,实现铅笔板生产由上海到林区的战略转移。终止原木进入上海,直接扶持林区加工铅笔板,以降低运输和加工成本。第二步,实现毛坯铅笔的战略转移。背靠林区建立自己的白杆铅笔生产基地,先后在黑龙江方正和吉林桦甸独资设厂,白杆铅笔年产能力分别达到350万罗和400万罗,大大释放了采购、运输和劳动力成本压力,拓宽了产品毛利空间。第三步,实现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的战略转移。公司投资1.5亿元在上海松江新浜和江苏泗洪地区开辟新的铅笔深加工基地,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低成本生产铅笔板、白杆铅笔和成品铅笔一体化生产新格局,以确保独立的、稳定的铅笔板市场供应体系以及扩大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三大战略转移,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实际效果,都是空前的。十多年来,公司为此累计投入的资金规模不下2个亿,大大优化了产业布局,也有力推动了铅笔产业的快速发展。仅从最近五年反映的数据不难看出这些非凡决断带来的明显成效;铅笔产销量年均增幅达到9.98%,2010年超过44800万元,同比猛增39.89%;铅笔产业利润总额年均增幅达到22.19%,2010年达到7300万元,以41.84%的增幅刷新上年创下的4618万元记录。 2011年公司尽管遇到动迁,原材料大幅提价,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销售收入达到4.82亿元,利润6874万元。
如果说三大战略转移是中铅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转移的时机就显得更为重要,中铅领导必须有居安思危和居优思忧的意识。这二种意识不时告诫大家居安不忘危险,处近优而不忘远忧,当企业还在高速发展时就应该未雨绸缪,就应该想到如何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途径,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到企业困难时再转,那是想转也无力、也被动、更难转好。
二、敢于突破、善于转型,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中铅公司是一个铅笔企业,92年上市,在全国铅笔行业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铅笔产业再大,也不过是销售不超10亿,利润难越1亿。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突破,从铅笔产业的格局中跳出去,他的命运只能是被股市边缘化。
为此早在1998年底,在公司经营相当好的时候,我们就大胆作出跨行业兼并收购的重大抉择。公司一举投入6840万元收购了有着一百五十余年悠久历史的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从单一主营笔类文化用品的上市公司一下子转型为黄金珠宝首饰类上市公司。这一不安常理且大跨度的产业转型,当时确实引起业界的巨大震动。正是这次“变脸”,铸成了公司今日的辉煌。经过两年磨合,三年重整,八年滚动发展,如今的“老凤祥”已经在公司产业布局上,毫不逊色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年销售额占到上市公司97%,达到205.55亿元;利润贡献率高居90%,达到8.24亿元;公司年获股权投资收益约3.1亿多。也正是这次成功的产业转型,使得“老凤祥”金银铂钻翠珠玉宝八大类产品与“中华牌”系列铅笔相得益彰,两大产业板块共同推动着上市公司快速崛起、高速发展。整个上市公司2005年以来,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8.92%和43.79%,走在全国上市公司前列。
2009年,公司又紧紧抓住全国新一轮国资国企整合重组的难得机遇,不失时机地启动上市以来力度最大的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推动国有资产整体上市。经过近一年严格的决策与审批程序,黄浦国资委作为国有股主体,将其剩余的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27.57%股权和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100%股权整体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次重组不仅为公司再次腾飞增添了新的动力,而且在证券市场产生了良好反响。目前黄浦国资委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已由重组前的29.88%上升到42.09%,截止2011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本次重组新注入上市公司的8.22亿元国有资产,按每股14.08元折算成5837.4564万股后的股权市值已达到17.28亿元。而黄浦国资委在上市公司拥有的全部14113.58万股股权市值已突破41.78亿元,比重组前的14.01亿元增长198.22%。公司股票的总市值也由重组前的42.34亿元上升到84.13亿元,增长了98.70%。
公司产业的新突破,进军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任何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不能耍聪明、凭想象。既要大胆决策、抓住机遇,又不能畏首畏尾、错失战机。因此必须在战略上如履薄冰,谨慎、科学、稳健。战术上气势如虹,大胆、创新、突破,能做到这点,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创新驱动,小行业也能做大文章。
铅笔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前人已为铅笔作出了数不尽的贡献。应该说,今天的铅笔是几十代人聪明智慧的结晶,那么现在的铅笔行业能不能再创新,中铅公司认为是可能的。
近年来,公司毫不吝啬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在人才引入、设备引进、科研攻关等多个环节上先后投资几千万元,初步形成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体制和机制。
“十一五”期间,公司设计开发并成功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不少项目在行业中都具有划时代的标杆意义,代表了当今中国铅笔制造业最高的科技含量,不仅申请了国家专利,获得多项全国轻工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更为中国制笔行业争了光,为中国人民争了光。如公司自主研制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的“中华牌太空笔”,作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出舱环境下使用的第一支书写笔,以其独特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空白,为中国几年后在有人参与的航空环境下从事科学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仅此一支笔,不仅为公司创出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还未公司赢得了社会的一篇赞誉,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质量的信誉度。又如,公司成功研制出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以屑代煤”节能减排新技术,即将铅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下脚料充分利用,直接替代原煤作燃料生产蒸汽,一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煤2500多吨,经济价值达到200万元。再譬如,公司研发的“高固体环保型铅笔表面修补漆”新材料,已被应用于处理坏损铅笔,使笔杆原有缺陷被完全修复,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正品率。这一国内首创的科技陈国被成功推广应用后,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椴木资源,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年盘活资金约1000万元。还有,由公司率先研制并向市场推出的考试铅笔,已经在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如今国内考试专用铅笔市场已初具规模,全国一年考试铅笔销售额近3000万元。再有,公司研制的彩钢板涂膜检测笔,已被冶金行业正式写入产品验收标准。规定所有的彩钢板生产企业必须用中华牌检测笔检验,才能判断合格与否。小行业做出如此大的科技成果,极大地巩固中铅的地位,并为公司创造了惊人的利益,确保公司健康的发展。
铅笔是个小行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不比其他行业少,所遇的困难比其他行业更多,由此而造就了铅笔企业经营者所独有的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克服苦难、敢与高手亮剑的特殊秉性。因此我们捕捉机遇的能力、敢于拼搏的勇气特别强。狭处求生的特点又形成了我们精打细算,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风格,所以铅笔这个小产品做出大文章是不奇怪的。
其它新闻